广东研招办 – 逻科斯考研 https://www.lksedu.com 让平凡人发光 Sun, 07 Jul 2024 11:11:11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5.9 https://www.lksedu.com/wp-content/uploads/2024/04/cropped-2024041303210588-scaled-1-32x32.jpg 广东研招办 – 逻科斯考研 https://www.lksedu.com 32 32 逻科斯考研:欢迎学子报考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研究生! https://www.lksedu.com/college-majors/south-china/graduate-enrollment-in-guangdong-province/10083.html Sun, 07 Jul 2024 11:11:11 +0000 http://www.lksedu.com/?p=10083 创建时间: 1927年 隶属于: 广东省 学校地址: 海珠校区: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仲恺路501号;白云校区: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广新路388号 官方网址: https://www.zhku.edu.cn/ 研究生院网址: http://yjs.zhku.edu.cn/ 联系方式: 020-89002099 电子邮箱: xkb@zhku.edu.cn 组织属性: 高等院校 所在地区: A区 高校类别: 双非院校 专业类别: 农林类 校徽:

 

学校概况: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是一所以农、工学科为优势,农、工、理、经、管、文、艺、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本科大学。学校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广州,有海珠、白云两个校区,校园总规划面积2484亩,现占地面积1765亩。校园集云山之神秀,汇珠水之灵气,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

学校是1925年由近代民主革命先驱何香凝先生等提议、为纪念廖仲恺先生爱护农工的意愿而决定创办的仲恺农工学校。1925年8月,廖仲恺先生以身殉国,10月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何香凝先生等关于设立农工学校的提案,并成立筹备委员会。1927年3月,学校正式招生,初设蚕丝实习科和本科,何香凝先生亲任校长。1980年,学校被确定为国家重点中等专业学校。1984年,经教育部、农牧渔业部批准,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定名“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国家副主席王震同志题写校名。200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8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21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为争取社会各界支持办学,促进学校发展,1987年4月,根据国家副主席王震提议,经中共广东省委同意,成立了学校董事会,王震任名誉董事长,广东省省长叶选平任第一届董事会董事长。1997年,时任广东省省长卢瑞华任第二届董事会董事长。2008年,时任广东省省长黄华华任第三届董事会董事长。2015年5月,时任广东省省长朱小丹任第四届董事会董事长。2018年5月,时任广东省省长马兴瑞任第五届董事会董事长。董事会成员包含有国家领导人、省部级领导以及港澳知名人士。

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备受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与关心。党和国家领导人叶剑英、邓小平、杨尚昆、王震先后为校园内的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廖仲恺铜像、何香凝汉白玉塑像和廖仲恺纪念碑题字。国家主席杨尚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承志、何鲁丽、周铁农、万鄂湘,全国政协副主席廖晖、霍英东、马万祺、齐续春、郑建邦等多次亲临学校视察指导工作。海内外各界人士深怀对廖仲恺、何香凝及其开创事业的崇敬和景仰,不断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大力支持,霍英东、马万祺、何厚铧、崔世安、曾宪梓、何鸿燊、杨钊、刘宇新等一批港澳社会贤达为学校捐资兴建实验楼、图书馆、教学楼等,添置教学科研和医疗卫生设备,设立奖教学金,为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不遗余力。

学校设有二级学院(教学部)20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博士工作站1个和华南地区最大的雅思考点(IELTS)1个;拥有省部重点实验室4个、省厅级科研平台64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强特色”学科3个;国家一流专业2个、国家特色专业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6个,本科专业64个。学校面向全国16个省市招生,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27838人。教职员工1658人,具有博士学位专任教师比例为60.05%,具有高级职称专任教师比例为42.94%;现有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乌克兰工程院外籍院士1名、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1人、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6名、珠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珠江科技新星5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广东省教学名师4人、南粤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17人,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2个,柔性引进特聘院士10人、特聘教授(拔尖人才)42人、决策咨询专家11人。

学校加入“中国-拉丁美洲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国际联盟”;先后与英国利物浦大学、诺丁汉大学、布莱顿大学、爱丁堡龙比亚大学、美国夏威夷大学、威斯康星大学、圣道大学、密苏里大学、加拿大圭尔夫大学、澳洲中央昆士兰大学、新西兰林肯大学、梅西大学、波兰热舒夫大学、日本创价大学、京都外国语大学、韩国国立忠北大学、泰国皇太后大学、马来西亚城市大学、白俄罗斯国立工业大学、德国富克旺根艺术大学、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等建立了友好互访、人才培养及学术合作关系;现为教育部“未来技术技能与人文交流人才国际训练基地”。

近年来,学校获批为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被评为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安全文明校园、广东省高校“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建设试点单位、广东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全国无偿献血贡献奖金奖单位等,在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方面得到了社会广泛认可。

校园风光:

]]>
逻科斯考研:欢迎学子报考中山大学研究生! https://www.lksedu.com/college-majors/south-china/graduate-enrollment-in-guangdong-province/10043.html Sun, 07 Jul 2024 11:07:47 +0000 http://www.lksedu.com/?p=10043 创建时间: 1924年 隶属于: 教育部 学校地址: 广州校区南校园: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35号;广州校区北校园: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中山二路74号;广州校区东校园: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外环东路132号;珠海校区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唐家湾;深圳校区: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公常路66号 官方网址: https://www.sysu.edu.cn/ 研究生院网址: http://graduate.sysu.edu.cn 联系方式: 020-84112828;020-84113696 电子邮箱: yzba@mail.sysu.edu.cn 组织属性: 高等院校 所在地区: A区 高校类别: 985;211;双一流;自划线 专业类别: 综合类 校徽:

 

学校概况:

中山大学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于1924年亲手创办,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共同创建的大学,是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具有鲜亮红色基因、追求卓越品格和爱国奋斗精神。中山大学起初校名为国立广东大学。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学校于1926年定名为国立中山大学。

今日的中山大学,由1952年院系调整后分设的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于2001年10月合并而成。通过部省共建,在国家、地方和社会的大力支持下,中山大学成为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综合性大学,形成了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一流办学特质。

在近百年的办学历史中,中山大学汇聚一大批蜚声海内外的名家大师,学术文脉积淀深厚。邓植仪、丁颖、冯友兰、郭沫若、鲁迅、傅斯年、顾颉刚、商承祚、何思敬、赵元任、周谷城、梁伯强、蒲蛰龙、王亚南、刘节、岑仲勉、王起、柯麟、陈寅恪、姜立夫、杨荣国、梁方仲、容庚、高兆兰、谢志光、陈耀真、陈心陶、林树模、秦光煜、钟世藩、周寿恺、董每戡、戴镏龄、高由禧等著名学者先后在本校任教。近年来,中山大学吸引集聚了一大批海内外优秀的学术英才,奋斗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致力于培养更多更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1999年9月,中山大学与珠海市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合作建设中山大学珠海校区。

2015年,中山大学深圳校区获教育部批准建设。至此,中山大学形成了三校区五校园统筹发展的办学格局,在广州、珠海、深圳扎根办学。广州校区重点提升文、理、医传统优势学科,珠海校区重点发展深海、深空、深地、深蓝学科群,深圳校区着力发展新医科、新工科、新农科,各校区统筹规划、错位发展,三校区五校园共同支撑中山大学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中山大学人文社会科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四个面向”,积极倡导“出思想、出理论、出学派”;学科与科研规划聚焦国家重大战略,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紧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要机遇,进一步推进有组织科研,推动跨学科交叉融合发展,激发人文社科发展新动能,为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贡献中大力量。

中山大学现有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38个、省部级平台243个,学校着力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天琴中心、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中山大学”号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中山大学极地”号破冰科考船、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精准医学科学中心、华南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中大谱仪、绿色化学与分子工程研究院等重大平台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支撑未来发展的创新体系正在形成。

中山大学医科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实力,我国最早的西医教育诞生于此。目前,中山大学医学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医学科研创新日新月异,拥有10家直属附属医院,构建了门类齐全、实力雄厚、技术领先、设备先进、优势互补、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意识的医疗救治服务网络体系,医教研综合实力、医疗服务能力与规模居于全国领先行列。

近年来,中山大学形成了文理医工农艺综合发展的学科格局,在加强文理医传统优势学科的基础上,努力弥补工科短板,填补了农学、艺术学空白,学科门类更加齐全。学校综合性办学优势和特色愈发凸显,学科实力居于国内高校前列。

中山大学现有70个院系,在招本科专业94个,研究生教育已涵盖除军事学外的所有学科门类。中山大学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坚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深入推动教学改革,推进学部制改革,组建人文学部、社会科学学部、经济与管理学部、理学部、工学部、信息学部、医学部。落实“加强基础、促进交叉、尊重选择、卓越教学”培养理念,培养学生的学习力、思想力、行动力,塑造学生的创造力,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培养全面发展、引领未来的高水平人才。

中山大学进入发展新时期,即将开启新的百年征程。“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校训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大人奋勇前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山大学确立了事业发展“两步走”的战略安排,即“从二〇二一年到二〇三五年,在稳居国内一流大学群体前列的基础上,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水平显著提升,把学校建设成为具有领先水平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学校建设成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显著中大风格、引领未来发展的世界强校,推动办学水平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坚定地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同心同向同步同行,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立志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中大贡献!

校园风光:

]]>
逻科斯考研:欢迎学子报考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生! https://www.lksedu.com/college-majors/south-china/graduate-enrollment-in-guangdong-province/10037.html Sun, 07 Jul 2024 11:03:19 +0000 http://www.lksedu.com/?p=10037 创建时间: 2006年 隶属于: 机构地址: 深圳市南山区西丽学苑大道1068号 官方网址: https://www.siat.ac.cn/ 研究生院网址: https://www.siat.ac.cn/yjsjy2016/zsjs2016/ 联系方式: 0755-86392092 电子邮箱: info@siat.ac.cn;yjsb@siat.ac.cn 组织属性: 科研机构 所在地区: A区 专业类别: 其他 校徽:

 

机构概况:

根据中央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战略目标和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结合中国科学院科技布局调整的要求,围绕深圳市实施创新型城市战略,2006年2月,中国科学院、深圳市人民政府及香港中文大学友好协商,在深圳市共同建立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深圳先进院”),实行理事会管理,探索体制机制创新。

经过十五年发展,深圳先进院目前已初步构建了以科研为主的集科研、教育、产业、资本为一体的微型协同创新生态系统,由九个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先进集成技术研究所、生物医学与健康工程研究所、先进计算与数字工程研究所、生物医药与技术研究所、广州中国科学院先进技术研究所、脑认知与脑疾病研究所、合成生物学研究所、先进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碳中和技术研究所(筹)),国科大深圳先进技术学院,多个特色产业育成基地(深圳龙华、平湖及上海嘉定)、多支产业发展基金、多个具有独立法人资质的新型专业科研机构(深圳创新设计研究院、深圳北斗应用技术研究院、中科创客学院、济宁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天津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珠海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苏州先进技术研究院、杭州先进技术研究院、武汉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山东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等组成。2018年,深圳先进院获批牵头建设深圳市两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脑解析与脑模拟、合成生物研究,并于2019年在光明科学城破土动工;牵头建设的深圳先进电子材料国际创新研究院、深圳市合成生物学创新研究院、深港脑科学创新研究院三大基础研究机构均已在2019年正式揭牌成立。

2018年11月16日,深圳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在深签署《合作共建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协议书》,依托深圳先进院及中科院在粤科研力量建设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暂定名,简称中科院深理工)。2019年10月,广东省教育厅同意将其纳入省高校设置“十三五”规划,中科院深理工正式进入筹建阶段。2020年11月20日,中科院深理工建设启动会顺利召开;光明滨海明珠校区作为大学过渡校区于2021年初投入使用。深圳先进院将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的建设机遇,在改革热土上孜孜探索体制机制创新,面向国际科学前沿,前瞻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多方位促进科教融合和创新发展。

使命和愿景 Mission and Vision

建设一流的工业研究院

提升粤港地区及我国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新工业的建立,成为国际一流的工业研究院。

目标 Goals

“一个引领、两个接轨、三个一流、四个能力”

一个引领—在国家创新体系和区域源头创新活动中起骨干和引领作用,包括核心技术、产业共性技术、人才教育、企业孵化等多方面的示范作用,成为新型国家研究机构的典范。

两个接轨—与国际学术水平接轨、与珠三角的产业接轨,是实现“一个引领”的前提条件,顶天才能立地。

三个一流—“人才一流、科研一流、管理一流”,是实现“两个接轨”的基础。

四个能力—“发挥学科交叉特色,形成集成创新新优势,建立经济预测机制,培养市场拓展能力。

深圳先进院积极贯彻中国科学院“三个面向”“四个率先”的新时期办院方针,即“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发挥中科院、深圳市、港中大三方共建优势,力争打造人才一流、科研一流、管理一流的新型研究机构。

深圳先进院的“一+三+N”

一个定位:

发挥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过程中的“火车头”作用,成为国家和人民可信赖、可依靠的战略科技力量,引领和支持我国可持续发展。提升粤港地区及我国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医疗医药等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成为新型国际一流的工业研究院。

三大突破:

突破一:高端医疗影像

突破二:低成本健康

突破三:医用机器人与功能康复技术

N个重点培育:

城市大数据计算

非人灵长类脑疾病动物模型

先进电子封装材料

肿瘤精准治疗技术

合成生物器件关键技术……

]]>
逻科斯考研:欢迎学子报考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生! https://www.lksedu.com/college-majors/south-china/graduate-enrollment-in-guangdong-province/10023.html Sun, 07 Jul 2024 11:02:07 +0000 http://www.lksedu.com/?p=10023 创建时间: 1959年 隶属于: 机构地址: 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164号1号楼807房 官方网址: http://www.scsio.ac.cn 研究生院网址: http://www.scsio.cas.cn/yjsjy/ 联系方式: 020-89023135 电子邮箱: webmaster@scsio.ac.cn 组织属性: 科研机构 所在地区: A区 专业类别: 理工类 校徽:

 

机构概况: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成立于1959年1月,是国立综合性海洋研究机构。现有在职职工618人,其中正高级人员104人,研究生导师190人。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万人计划”入选者6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5人,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7人;973计划或国家重点研发任务项目首席科学家7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0;中科院特聘研究员16人,国家基金重大项目1个、创新群体1个,中科院A类先导专项1个、王宽诚率先人才计划“卢嘉锡国际团队”1个、科技创新“交叉与合作团队”1个。拥有海洋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博士学位授予点,海洋科学一级博士后流动站。

重点研究热带边缘海海洋水圈-地圈-生物圈圈层结构及其相互作用特征与演变规律,探讨其对资源形成和环境变化的控制和影响,发展具有南海特色的热带海洋资源与环境过程理论体系和应用技术。以生态安全与绿色发展、海-陆-气相互作用与环境安全、边缘海与大洋板块相互作用和岛礁工程环境保障为战略主题,聚焦生态文明和国防安全建设工程,着力突破海洋领域前沿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力争建成国际水平的热带海洋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成果转移转化三高地,从而为发展我国海洋经济和维护海洋权益做出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贡献。

重点学科领域:热带海洋环境动力与生态过程、边缘海地质演化与油气资源、热带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生态保护和海洋环境观测体系及其关键技术。

设有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与广州地化所共建)、中国科学院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海洋微生物研究中心、中科院南海岛礁综合性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中国-斯里兰卡联合科教中心(海外基地)以及广东省海洋药物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应用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海洋遥感重点实验室、海南省热带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与海洋环境工程中心等。拥有大亚湾海洋生物综合实验站(国家野外试验站和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站)、海南热带海洋生物实验站(国家野外试验站和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站)、湛江海洋经济动物实验站、汕头海洋植物实验站、西沙深海海洋环境观测研究站和南沙深海海洋环境观测研究站。有“实验1”号、“实验2”号和“实验3”号3艘大型海洋科学考察船和可长期并靠三艘船、长度为115米的淡水码头,正在建造国家发改委批复“十三五”项目“实验”号新型地球物理综合科学考察船。还拥有仪器设备公共服务中心、海洋环境检测中心、南海海洋生物标本馆和海洋信息服务中心。目前,南海海洋所牵头,联合广州能源所和华南植物园等24家研究所筹建中科院南海生态环境工程创新研究院;联合自然资源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等50家单位筹建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

近60年来,南海海洋所共取得科研成果近800项,获国家、中科院、部委和省市级成果奖260项,相关科技创新团队荣获中共中央授予的“模范集体”称号(2018年);代表性成果有“热带海洋微生物新型生物酶高效转化软体动物功能肽的关键技术”、“热带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利用技术”、“南海与邻近热带区域的海洋联系及动力机制”和“南沙群岛及其邻近海区资源环境和权益综合调查研究”等。目前主持、承担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A、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国家基金项目等300余项。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学术联系与合作,重点发展与欧、美、日、澳等海洋科学发达国家的合作与交流,同时加强与“一带一路”、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并在斯里兰卡与斯方共建中国科学院中国斯里兰卡联合科教中心。

南海海洋所是中科院及全国海洋科研机构首家获得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的科研单位,拥有“工程勘察证书(海洋工程勘察综合类甲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证书(乙级)”、“海域使用论证资质证书(甲级)”、“测绘资质证书(乙级)”、“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包括检验检测机构计量认证)”等。每年承担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或院地合作项目100余项。是中国海洋学会海洋物理分会、广东海洋湖沼学会、广东海洋学会等的依托单位。编辑出版《热带海洋学报》(核心期刊)。曾获广东省“文明单位”和广州市“文明单位”。

所长:张偲

党委书记:詹文欢

地址:中国广东省广州市新港西路164号

联系电话:86-20-84452227

传真:86-20-84451672

E-mail: webmaster@scsio.ac.cn

Website: http:// www.scsio.cas.cn

机构风光:

]]>
逻科斯考研:欢迎学子报考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研究生! https://www.lksedu.com/college-majors/south-china/graduate-enrollment-in-guangdong-province/9988.html Sun, 07 Jul 2024 10:59:00 +0000 http://www.lksedu.com/?p=9988 创建时间: 1929年 隶属于: 广东省 机构地址: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兴科路723号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官方网址: http://www.scib.ac.cn 研究生院网址: http://www.scib.cas.cn/rcpy/zs/ 联系方式: 020-37252711 电子邮箱: bgs@scbg.ac.cn 组织属性: 科研机构 所在地区: A区 专业类别: 农林类 校徽:

 

机构概况: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前身为国立中山大学农林植物研究所,由著名植物学家陈焕镛院士创建于1929年。1954年改隶中国科学院易名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1956年建立华南植物园和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3年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2022年5月30日,国务院批复同意依托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设立华南国家植物园。

全园由三个园区组成。一是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的科学研究园区,占地36.8公顷,拥有植物科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农业与生物技术三个研究中心,以及馆藏标本118万余份的植物标本馆、图书馆、《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编辑部、信息中心、CMA及CNAS双资质认证的公共实验室等支撑系统。二是紧邻科学研究园区的植物迁地保护园区,占地282.5公顷,建有展览温室群景区、龙洞琪林景区、珍稀植物繁育中心,以及木兰园、棕榈园、姜园等38个专类园区,迁地保育植物17502种(含种下分类单元)。三是位于广东省肇庆市的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暨树木园,占地面积约1133公顷,是我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1980年获批成为我国首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色明珠;2013年成为中国科学院与国家环保部共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20年鼎湖山保护区作为星湖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确定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共有高等植物2291种,其中就地保护的野生高等植物1778种、引种栽培植物513种。

华南植物园联合建设有植物多样性与特色经济作物全国重点实验室,拥有2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CERN站(鼎湖山站、鹤山站)、1个中科院定位研究站/广东省定位观测研究站(小良站)、1个广东省定位观测研究站、3个中科院重点实验室(植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与管理、华南农业植物分子分析与遗传改良)、1个中科院工程实验室(海岛与海岸带生态修复)、2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数字植物园、应用植物学)、1个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特色植物资源开发),以及广东省种质资源库、华南植物鉴定中心等科研平台;是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BGCI)中国项目办公室、国际植物园协会(IABG)秘书处、世界木兰中心、广东省植物学会、广东省植物生理学会所在单位。

1954年隶属中科院以来(截至2022年底数据),编撰出版了《中国植物志》和《中国植被》(主要编写单位)《广州植物志》《广东植物志》《广东植被》《热带亚热带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生态学研究》《中国景观植物》《中国迁地栽培植物志》等专著500部(卷、册);发表SCI收录论文5300多篇,包括在Nature和Science等国际著名杂志上以第一单位发表论文;获各类科技成果奖励320多次,包括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科技发明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研究成果于2000年和2006年两次荣获“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授权专利460多件,软件著作权40多件;1988年以来获品种权/审定/国际登录的新品种260多个。

截止2022年12月底,全园在册职工412人(含项目聘用)(其中67人具正高级职称,97人具副高级职称),在站博士后82人,在学研究生461人(其中硕士生295人、博士生166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共6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支计划人才6人;中科院引才计划人才11人(另有自筹3人)。

华南植物园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硕士学位培养单位之一,现设有博士学位培养点4个(植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和硕士学位培养点7个(植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生物与医药专业学位),并设有2个一级学科(生物学、生态学)博士后流动站;负责中国科学院大学现代农业科学学院(广州)及园艺学和林学学科建设;9篇学位论文先后获评全国、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华南植物园在规划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确立了“科学内涵、艺术外貌、文化底蕴”的建园理念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峰回路转”的岭南园林建设目标。遵循中国传统园林“师法自然”美学思想,建成了以龙洞琪林为代表的自然式园林基本格局,开拓了以凤梨园和兰园为代表的新岭南园林特色以及温室群景区为代表的现代栖息地造园风格,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华南植物园历来重视科普教育理论和方法研究,注重知识传播与公众科学教育,1997年与广东省科协共建全国第一个科普教育基地“广东省植物学科学普及基地”,开创了科普教育基地建设的先河,后在全国推广;建成“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国家科研科普基地”等36个科普基地;2002年建成我国第一条自然教育径“蒲岗自然教育径”;常年开设琪林科学讲坛、高端科学资源科普课程以及“博物四季”“自然课堂”“押花艺术”“自然观察”“植物科学”“自然笔记”6大系列科普教育课程,举办各类教育培训、大型科普活动与主题花展。先后荣获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科普日活动先进单位、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先进单位、十佳广东省科普基地、广州市最受市民欢迎的科普基地、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优秀基地等称号,2019年和2022年被评为中国最佳植物园。鼎湖山保护区建有“看见鼎湖山”主题展览室、自然教育径及黄花大苞姜3D模型等科教设施,开设“自然森林”和“小小公民科学家”等探究式自然教育课程。

华南植物园“十四五”使命定位是,立足华南,致力于全球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植物保育、科学研究和知识传播,在植物学、生态学、农业科学、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关键技术等方面建成国际高水平研究机构,引领和带动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与世界植物园发展,为绿色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机构风光:

]]>
逻科斯考研:欢迎学子报考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生! https://www.lksedu.com/college-majors/south-china/graduate-enrollment-in-guangdong-province/9979.html Sun, 07 Jul 2024 10:52:00 +0000 http://www.lksedu.com/?p=9979 创建时间: 2006年 隶属于: 机构地址: 广州市黄埔区开源大道190号 官方网址: http://www.gibh.ac.cn 研究生院网址: http://www.gibh.cas.cn/yjsjy/gk/ 联系方式: 020-32015280 电子邮箱: education@gibh.ac.cn 组织属性: 科研机构 所在地区: A区 专业类别: 医药类 校徽:

 

机构概况:

2003年,非典型肺炎过后,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简称“广州健康院”)在中国科学院、广东省、广州市共建三方的见证下应运而生,于2006年3月正式成立。广州健康院是中科院首个面向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在实施“知识创新工程”试点中与地方共建的研究所,首次采取院、省、市联合共建以及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的全新运行体制机制。研究院的成立填补了当时华南地区生物医药领域国立科研机构的空白,对中国新型研发机构实有筚路蓝缕的探索之功。

广州健康院面向人类健康与“健康中国”战略,聚焦生命健康领域前沿重大科学问题和重要疾病机理,以建成国际一流的生物医药与健康领域新型研发机构和创新人才培养高地为目标,提供保障人类健康和疾病防控的原创性基础理论、突破性前沿技术与系统性解决方案为使命,优化科技成果快速转化的机制与途径,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核心作用。

目前,广州健康院主要从事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化学生物学、感染与免疫、公共健康、科研装备研制等领域的研究,建有细胞谱系与发育研究中心、细胞再生与生物治疗研究中心、感染与免疫研究中心、化学生物学与药物研究中心、健康研究中心等5个科研单元,建有完善的所级科研条件综合支撑中心,其中公共平台设有分析测试中心、实验动物中心、生物医学数据与超算中心、治疗性细胞制备研究中心、移动式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等,以及多个特色支撑平台;联合建成了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共建)、中国科学院再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及广东省生物医药计算重点实验室,为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的主要建设依托单位和中科院香港创新研究院干细胞创新中心的依托单位。

广州健康院汇聚和培养一批优秀的人才。现在职职工385名、在读学生438名,其中研究生408名。有学科领域的方向带头人45人,其中90%以上从海外引进(含4位非华裔科学家)。国家级人才计划入选者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人、国家高端外国专家引进计划8人、中国政府友谊奖1人、中科院引进人才计划19人、中科院青年人才计划31人、南粤创新奖2人、广东省级人才计划16人。

广州健康院承担了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科院、广东省、广州市等重要课题项目。国家重大研究计划项目6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7项、中科院战略先导科技专项(A类)项目1项、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装备研制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1项。已发表论文2147篇,其中SCI收录1977篇、Nature系列学术论文51篇、Cell系列学术论文31篇。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1项、南粤突出贡献和创新奖2项、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6项、广州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3项。

广州健康院拥有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基础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点、药物化学二级学科博士培养点、材料与化工、生物与医药两个领域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点;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吉林大学、安徽大学、广州医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等多所高校开展了共建院系、“卓越人才培养实验班”等覆盖本、硕、博层次的教育合作;接收了来自西班牙、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等国的留学生攻读学位。

广州健康院以科技促进地方产业发展为己任,高度重视成果转移转化与院地合作。已申请专利846件,其中国内专利590件、国际专利131件、PCT81件。已授权总量422件,其中授权国内专利370件、国际专利52件。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广东省专利优秀奖3项。自主研发的新型抗白血病1类新药GZD824、非小细胞肺癌1类新药ASK120067、治疗阿尔兹海默症1类新药AD16获得国家食品药物监督管理总局的临床试验批件。其中新型抗白血病1类新药GZD824(耐立克)已于2021年11月24日获得上市批准,是我院建院以来第一个获批上市的1类新药;非小细胞肺癌新药ASK120067递交上市申请已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审中心受理;治疗阿尔兹海默症1类新药AD16已完成I期临床试验,呈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广州健康院国际交流与合作密切,与德国马普学会、新西兰奥克兰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建立了多项合作关系。建有生物医药与健康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国际科技合作基地、Max Plank-GIBH研究中心等。迄今已举办了12届广州国际干细胞与再生医学论坛,吸引了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等学者到会作报告。

面向未来,广州健康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认真谋划“率先行动”计划第二阶段战略目标和任务,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的机遇,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核心作用,持续为“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实施贡献力量。

机构风光:

]]>
逻科斯考研:欢迎学子报考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研究生! https://www.lksedu.com/college-majors/south-china/graduate-enrollment-in-guangdong-province/9970.html Sun, 07 Jul 2024 10:49:17 +0000 http://www.lksedu.com/?p=9970 创建时间: 1978年 隶属于: 机构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中科院广州能源所 官方网址: http://www.giec.ac.cn 研究生院网址: http://www.giec.cas.cn/yjsjy2016/gk2016/ 联系方式: 020-87057639 电子邮箱: web@ms.giec.ac.cn 组织属性: 科研机构 所在地区: A区 专业类别: 理工类 校徽:

 

机构概况: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以下简称广州能源所)成立于1978年,前身为1973年成立的广东省地热能研究室。1998年4月原中国科学院广州人造卫星观测站并入广州能源所,2001年成为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单位之一,2017年参与筹建中科院清洁能源创新研究院和南海生态环境工程创新研究院,2021年申请组建全国重点实验室。

广州能源所始终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将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作为主责主业,在可再生能源系统集成、新能源开发与综合利用、能源战略与低碳发展等领域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十四五”期间,聚焦生物质高值化利用、可再生能源“+”、天然气水合物开发与利用三大主攻方向,面向未来布局数字能源理论方法和应用、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器件循环利用、二氧化碳捕集驱采水合物技术等新兴前沿方向。

经过多年的研究积淀,形成了以生物质能、海洋能、太阳能、地热能、固体废弃物能、天然气水合物、节能与环保、分布式综合能源系统集成为重点方向的学科布局,是目前国内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领域研究最早、布局最全、综合实力一流的国立科研机构。经过多年的持续创新研发,大部分技术处于国际并行、国内领跑地位,部分技术达到国际领先地位,已成为国际上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研发机构。近五年来,主持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36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25项、院先导A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6项、自然资源部项目/课题3项。获国家级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19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8项。

研究所现有广州五山、黄花岗、佛山三水等多个园区,实验室面积3.64万m2,具有大型分析测试仪器92台(套)、价值2.67亿元。已建有国家能源生物燃料研发中心、国家可再生能源综合技术国际研发中心、中科院可再生能源重点实验室、中科院天然气水合物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天然气水合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室、生物质能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国家及省部级平台。研究所深度参与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珠海)的建设,积极推动“十四五”科教基础设施项目“新能源器件循环利用能力提升”建设,初步选址广州南沙科学城,国家发改委批复建设投资资金4.48亿元。

广州能源所汇聚和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截至2022年12月,全所在册职工460人,其中正高级72人,副高级105人;在读研究生472人,其中博士生111人,硕士生167人,联合培养研究生19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杰青1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支计划3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7人,国家优青(含海外优青)2人,中国科学院引进人才计划12人,广东省级人才计划13人。作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科教融合学院(能源科学与技术学院),设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博士学位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地质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三个学术型硕士学位点,能源动力、材料与化工两个专业领域工程硕士、博士学位点。

机构风光:

]]>
逻科斯考研:欢迎学子报考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研究生! https://www.lksedu.com/college-majors/south-china/graduate-enrollment-in-guangdong-province/9871.html Sun, 07 Jul 2024 09:38:51 +0000 http://www.lksedu.com/?p=9871 创建时间: 2001年 隶属于: 机构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兴科路 368号 官方网址: http://www.gic.ac.cn/ 研究生院网址: http://www.gic.cas.cn/yjsjy/zs/ 联系方式: 020-85231264;020-85231264 电子邮箱: yjs@gic.ac.cn 组织属性: 科研机构 所在地区: A区 专业类别: 理工类 校徽:

 

机构概况:

中科院广州化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化学”)成立于2001年12月21日,其前身为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是中国科学院在华南地区唯一的以应用研究和高技术创新为主的综合性化学研发机构。根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的总体战略和布局,2001年研究所整体转制变更为由中国科学院直接控股的有限责任公司。中科化学注册资本2009.84万元,中国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股权占55.3%,职工股权占44.7%。

经过转制近20年的发展,中科化学已经成为集科研、研究生教育、化工新材料产品生产与销售、检验检测认证(权威的第三方检测服务)以及化工行业高新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单位,现有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重点实验室、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等研发机构,是中国科学院新型特种精细化学品技术创新与产业化联盟的牵头单位。

中科化学拥有4家控股子公司:中科检测技术服务(广州)股份有限公司(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以下简称“中科检测”)、中科院广州化灌工程有限公司(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以下简称“化灌公司”)、国科广化精细化工孵化器(南雄)有限公司、国科广化(南雄)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广州化学的主要业务领域涉及:建材化学品、胶粘剂、电子化学品、有机新材料以及化学灌浆和防水材料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建筑、水利、交通、矿山、电力、地质灾害治理、文物保护等领域的化灌工程施工;以及成分分析、工业消费品检测、危废鉴别、土壤检测和调查,环境监测、可靠性测试、食品及农产品检测、再生资源鉴定、消毒检测、空气净化检测、公共卫生评价、净水检测、化妆品检测等测试技术服务及咨询服务等。

中科化学目前已经形成了三大业务板块:化工产品板块、化灌工程板块、检测检验及认证板块,以及1个创新支撑板块:技术创新与技术服务板块。

业务板块一:化工产品板块

该板块是以中科化学在化工领域几十年的技术研发为积累,以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产业化的化工产品为基础,实现规模化生产,并通过建立自己的营销网络,为社会和客户提供高技术绿色化学产品。目前该业务板块主要以研发、生产和销售建材化学品、涂料胶粘剂、有机硅新材料和水性聚合物等领域的化学产品为主。

业务板块二:化灌工程板块

该板块以中科化学在化学灌浆材料领域几十年的技术研发积累为基础,依托控股公司——中科院广州化灌工程有限公司,通过发挥化学灌浆领域先进的工程施工技术和工艺,深耕工程领域,同时积极整合资源,成立专事材料业务的控股公司,打造“工程+材料”双轮驱动发展的战略新局面,致力于成为化学灌浆领域的引领者,从而助力国家建设工程的发展。

业务板块三:检测检验及认证板块

该板块是以中科化学在化学、化工分析检测领域几十年的技术研发和检测服务为积累,依托控股公司——中科检测技术服务(广州)股份有限公司(中科检测),具备各级政府主管部门认可的科研成果检测资格,承担科技部化学、化工及新材料行业分析测试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得到国家创新基金支持,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绩。中科检测是广东省非特化妆品备案检测机构、广东省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检测评价机构、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委托专业检测机构,同时也是国内污染地块再开发利用从业单位,固废危废鉴别及溯源推荐机构,获得国内外相关机构和组织的能力认可和授权,检测与认证结果得到国际公认。中科检测凭借完善的资质能力、深厚的技术能力、优质的服务保障、权威的公信力和便捷的全国化服务网络,为全球各产业提供一站式整体技术解决方案。

创新支撑板块:技术创新与技术服务板块

该板块是以中科化学在应用技术研发及转移转化领域几十年的经验和积累,依托于各行业领域的重点实验室、外设院地合作研发平台、科技人才队伍和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面向国家及地方科技发展需求,开展战略性应用高技术开发与技术合作,通过技术转移转化,推动我国化工行业技术的发展,通过招收培养化学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为国家和化工企业培养复合型高端专业人才。

中科化学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1981年首批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之一,2001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获得博士研究生招生资格。致力于化学科学研究与高技术研发,努力培养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研究型、应用型高层次人才,现设有化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培养点、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培养点、化学工程与材料工程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培养点。招生专业为理学博士: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有机化学;理学硕士: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有机化学;工学硕士:应用化学;工程硕士:化学工程、材料工程。并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广州化学》和《纤维素科学与技术》专业学术期刊。2015年9月,中科化学经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设立博士后工作站。2020年,广州化学获批承建中国科学院新型特种精细化学品工程实验室,同年,中科院广州化学西部研究院获批“重庆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作为博士后创新基地单位,中科化学充分发挥博士后制度在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和促进自主创新中的独特作用,加快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更好地促进创新成果的转移转化,实现产学研一体化。

企业使命:成为世界一流绿色化学产品制造商,检验检测及认证的行业领跑者

企业愿景: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国际化科技公司

核心价值观:以人为本、追求卓越

企业精神:协同、创新、进取、求精

经营理念: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机构风光:

]]>
逻科斯考研:欢迎学子报考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生! https://www.lksedu.com/college-majors/south-china/graduate-enrollment-in-guangdong-province/9845.html Sun, 07 Jul 2024 09:37:05 +0000 http://www.lksedu.com/?p=9845 创建时间: 1987年 隶属于: 机构地址: 广州市五山中科院广州地化所 官方网址: http://www.gig.ac.cn/ 研究生院网址: http://www.gig.cas.cn/yjsjy/gk/ 联系方式: 020-85290221 电子邮箱: zhaoban@gig.ac.cn 组织属性: 科研机构 所在地区: A区 专业类别: 理工类 校徽:

 

机构概况: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广州地化所”)的前身为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分部。1987年,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整建制搬迁部分学科、研究室与原中国科学院广州地质新技术研究所合并,成立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分部。1994年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使用现名。

2002年,广州地化所与原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异地整合,整体进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二期试点系列。2011 年进入中国科学院“创新2020”整体择优支持研究所行列。2020年,经第13次中科院院长办公会议批准,广州地化所深地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正式进入筹建期。广州地化所坚持“三个面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大陆动力学与岩石圈演化、深部地质过程与地球系统变化、成矿规律与油气成藏动力学、海洋地质与边缘海演化、环境污染与控制等。广州地化所致力于推动有机地球化学、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环境科学与技术、油气与矿产资源等重点学科领域的发展;紧密围绕“资源生态环境”核心领域定位,做出“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创新贡献,为解决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等重大科技问题提供知识基础与技术支撑。

广州地化所现有有机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边缘海与大洋地质、矿物学与成矿学2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环境资源利用与保护、矿物物理与矿物材料研究开发2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广州质谱中心”,化学地球动力学、粤港澳大湾区环境污染研究与控制等2个与香港共建联合实验室。此外,还建有地学与资源科普教育基地和图书馆,主办有地学核心刊物《地球化学》《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和国内英文期刊《Solid Earth Sciences》。

广州地化所现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共有在站博士后97人。2个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点和2个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点,设有5个专业博士授权点、9个专业学术型硕士授权点和 1个专业工程硕士授权点。在学研究生630人(硕士生245人、博士生385人)。累计11人次获“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论文”、“中科院优秀奖学金”和“中科院朱李月华优秀博士生奖”称号等奖励。

“十三五”期间,广州地化所圆满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的目标任务,1项突破和1项培育被评为优秀;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2项成果入选2018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30项候选成果(其中关于陕西蓝田古人类遗址的研究最终入选十大进展);发现的世界最大伟晶岩型锂矿,入选院“率先行动计划”成果展。

2020年,广州地化所共有在研科研项目574项(新增196项)。其中,主持(或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2项(新增4项)、面上项目173项(新增42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5项、创新研究群体2项(新增1项);主持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1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4项(新增1项)、课题17项(新增2项);主持国家第二次青藏科考专题1项,参加专题2项;承担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1项;主持院重点部署项目2项;承担重点国际合作项目2项(新增2项);承担院地合作项目113项。

2020年,广州地化所取得系列科研进展。开展现有稀土资源基地的深部找矿增储,拓展新的稀土资源和增加重稀土资源量,对保持我国稀土资源优势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系统掌握我国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的污染特征,评估我国人群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暴露的健康风险,提出国家管控的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名录,构建重要风险源的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方法与管理体系;开展“典型地区高原岩石圈组成、演化与深部过程” 的科学考察,揭示青藏高原新生代以来的生长、演化的深部动力学过程,推动大陆动力学理论的发展;在黑龙江省依兰县发现一个新的陨石坑——依兰陨石坑,这是继2009年陈鸣团队发现并证实我国第一个陨石坑—岫岩陨石坑后的又一重要突破。广州地化所2020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和广东省科技合作奖等各1项。其中,“峨眉山大火成岩省与地幔柱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该项目从多学科角度论证峨眉山地幔柱的存在,揭示地幔柱深部过程与地表演变之间的协同变化规律,阐明地球深部作用对地壳演变的控制作用,取得了一系列在国际上产生重大影响的科学发现;“显生宙增生造山过程中大陆地壳的非均匀性生长”获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该项目聚焦显生宙最大增生造山带——中亚造山带(新疆北部),通过岩石学、地球化学研究,识别了古老基底、新生地壳,系统估算了岩浆岩的量,解决了估算地壳生长速率的难点。

2020年,广州地化所共发表研究论文841篇,其中SCI论文621篇,NI论文71篇,专著1部;申请专利34件,其中发明专利25件,实用新型专利6件,外国专利3件;授权专利31件,其中发明专利23件,实用新型专利7件,外国专利1件;转让专利2件。

2020年,广州地化所与佛山市南海区政府联合成立的国科(佛山)检测认证有限公司合同金额达2006万元,比2019年增加了14.35%。公司具有CMA和CNAS资质的检测参数合计898项,2020年被评为“广东省优良环境检测实验室”。

2020年,广州地化所在研国际合作项目26项,经费总额2072万元(新增8项,经费868.8万元)。与肯尼亚内罗毕大学、巴基斯坦真纳大学分别签订国际合作协议,并续签与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的谅解备忘录。新增国际组织任职1人次、国际学术期刊任职9人次,包括共同主编1人次、执行副主编1人次、编委7人次。新到岗外籍博士后1名,延续了广州地化所近年“先来者介绍后来者”的外籍人才引进趋势。在2020年度中科院国际人才计划管理评估中位列前十。受疫情影响,全年出访4批4人次,参加线上国际会议4批33人次。

机构风光:

]]>
逻科斯考研:欢迎学子报考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研究生! https://www.lksedu.com/college-majors/south-china/graduate-enrollment-in-guangdong-province/9837.html Sun, 07 Jul 2024 09:33:37 +0000 http://www.lksedu.com/?p=9837 创建时间: 1950年 隶属于: 广东省 机构地址: 广州市建设大马路3号 官方网址: http://www.gddx.gov.cn 研究生院网址: https://yz.chsi.com.cn/sch/schoolInfo–schId-368407.dhtml 联系方式: 020-83122642 电子邮箱: yzban@msn.com 组织属性: 科研机构 所在地区: A区 专业类别: 政法类 校徽:

 

机构概况:

一、历史沿革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前身为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党校,对外公开名称为广东革命干部学校,创办于1950年3月。1955年7月更名为中共中央第六中级党校。1956年10月更名为中共广东省委党校。文革期间停办,1972年2月省委决定复办省委党校,党的老一辈革命家方方、王首道、习仲勋等曾先后兼任校长。广东行政学院前身是广东行政管理干部学院,1990年1月更名为广东行政学院。2001年8月省委、省政府决定,广东行政学院与广东省委党校合并,实行 “一套人员、两块牌子”的管理体制。

二、主要任务

《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规定,“党校(行政学院)是党领导的培养党的领导干部的学校,是党委的重要部门,是培训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主渠道,是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阵地,是党和国家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和重要智库。校(院)的主要任务是:

主体班次培训:市厅级干部进修班,县处级干部进修一班、二班,中青年干部培训一班、二班、三班,中青年女干部培训班,省直单位处级干部进修班、乡镇(街道)党政正职进修班、政法领导干部进修班、县(市、区)委书记专题研讨班、党校系统骨干教师研修班等,同时承担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交赋的专题培训任务,广东学习论坛已在校(院)举办超过百期。公务员培训班次有:初任培训班、任职培训班、对口培训班次等。

科研资政:校(院)科研资政工作根据中央精神和决策部署,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重大任务,加强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组织开展科研项目的申报、立项和管理,开展决策咨询研究和智库建设,组织报送决策咨询研究报告,开展学术研讨和交流,加强理论宣传,加强科研绩效管理,加强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和各非编学术机构的管理,做好校(院)学术委员会日常工作。

干部短期培训:2012年校(院)干部继续教育学院更名为干部教育学院,主要承担干部短期培训任务,以省内外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大中型企业党员领导干部为主要培训对象,开展国(境)外有关机构和组织的合作培训。

国民学历教育:1993年,我校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拥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设有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3个。我校各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共95名,每年招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55名,目前在校硕士研究生共167名。

三、机构设置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实行校(院)务委员会领导体制。现任常务副校(院)长张广宁,副校(院)长潘向阳、钟汉谋,校(院)委委员、教育长尹德慈、校(院)委委员伍俊斌、林盛根。

校(院)内设机构有30个正处级单位,其中15个行政处室〔即校(院)办公室、联络指导处、教务处、科研处、财务处、总务处、保卫处、直属机关党委办公室、人事处(离退休人员服务处)、信息网络中心、进修部、培训一部、培训二部、研究生部、干部教育学院〕,15个教研部〔(即哲学教研部、经济学教研部、管理学教研部、公共管理教研部、法学教研部、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中共党史教研部、党的建设教研部、文史教研部、应急管理教研部、决策咨询部、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所(马克思主义学院)、校(院)刊编辑部、图书馆〕。

四、队伍状况

在职教职工405人,其中行政后勤人员203人(其中参公175人,工勤28人),教学科研人员202人,博士121人,硕士108人。具有正高专业技术资格67人,具有副高专业技术资格91人。先后有20名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6人获全国 “五一劳动奖章”和省劳动模范、省“五一劳动奖章”,4人获“广东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和“广东省优秀中青年社会科学家”称号,6人获“南粤优秀教师”称号。

五、校园设施

校(院)位于 “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广州市越秀区,校园环境幽雅,人文历史厚重,办学设施齐全,配套功能完善,可同时容纳千余人教学食宿。校区位于广州市建设大马路3号,面积100亩,建筑总面积13.5万多平方米。主体建筑和教学办公场所有党校大厦、公务员大楼、文体中心大楼等。图书馆建筑面积4500多平方米 ,拥有纸质图书44万册,建设了数字图书馆信息化系统,电子图书100万册,商业数字资源13种,自建数据库8个,以信息化助推教学科研发展。

六、回顾展望

回顾历史,激情澎湃。校(院)历经创办之初的艰难困苦,风雨岁月中的不懈探索和改革开放后的快速发展,校(院)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发展成为综合实力大为提升,职能作用充分发挥的省级党校(行政学院)。70多年来,校(院)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化改革、不断创新,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培训质量稳步提升。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适应党和国家工作需要,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力度,培训轮训党员干部、公务员和理论干部逐年迈上新台阶。同时,加强科研和决策咨询工作,推进理论创新,积极发挥党委政府智库作用。

展望未来,信心百倍。校(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贯彻全国、全省党校工作会议精神为动力,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紧紧围绕建设一流省委党校、有特色高水平行政学院的奋斗目标,按照“政治建校、质量立校、改革兴校、从严治校”的工作思路,扎实推进教学、科研、学科、学位、人才“五位一体”的发展战略,全面提升校(院)综合办学实力和干部培训质量,努力开创校(院)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为我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作出更大贡献!

机构风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