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研招办 – 逻科斯考研 https://www.lksedu.com 让平凡人发光 Sat, 06 Jul 2024 06:52:02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5.9 https://www.lksedu.com/wp-content/uploads/2024/04/cropped-2024041303210588-scaled-1-32x32.jpg 湖北研招办 – 逻科斯考研 https://www.lksedu.com 32 32 逻科斯考研:欢迎学子报考中南民族大学研究生! https://www.lksedu.com/college-majors/central-china/graduate-enrollment-in-hubei-province/7014.html Sat, 06 Jul 2024 06:51:23 +0000 http://www.lksedu.com/?p=7014 创建时间: 1951年 隶属于: 国家民委 学校地址: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民族大道182号 官方网址: http://www.scuec.edu.cn 研究生院网址: https://www.scuec.edu.cn/yjsy/ 联系方式: 027-67842123 电子邮箱: yjsy@scuec.edu.cn 组织属性: 高等院校 所在地区: A区 高校类别: 双非院校 专业类别: 综合类 校徽:

 

学校概况:

中南民族大学是直属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的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教育部、湖北省、武汉市共建高校,坐落于白云黄鹤的故乡——武汉南湖之滨。学校创建于1951年,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民族高校之一。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各项事业获得了快速发展。

学校占地1550余亩,校舍面积100万余平米。校园内绿树成荫、花香四季,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现代建筑鳞次栉比,湖光山色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构成了教学、科研和生活的优美环境。

办学基础稳步夯实。学校现有56个民族的全日制博士、硕士、本科、预科等各类学生29000余人。学校现有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5个学术型一级学科硕士点,20个专业型硕士点。现有本科招生专业82个,涵盖10大学科门类,获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4个(国家级14个),环境工程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获得国家级“新工科”项目4项、“新农科”项目5项、“新文科”项目4项,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9门、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项目2项。2018年1月,学校入选湖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其中民族学、化学和药学3个学科入选“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2017年,民族学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被评为A类学科;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3个学科进入ESI学科排名全球前1%。现有教职工2200余人,各类专任教师140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占58%。拥有“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引培了国家“杰青”、国家“优青”、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等一批高层次人才。“十三五”期间,获国家级科研项目291项,其中重大重点项目36项;发表CSSCI期刊论文761篇,其中在《中国社会科学》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131篇;发表SCI期刊论文1373篇,其中一区论文279篇;出版高水平学术专著245部,获批授权发明专利271项,获省部级科研奖励123项;制定中药材艾叶国际标准1项;湖北全面小康建设研究院入选2017年度中国核心智库,建成“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互联网+中华文明”全国示范基地。学校位列2019年全国高校C刊论文发表数量排行榜第86位,自然指数2020年度排124位,学报人文社科版、自科版全部入选“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等级。

学校影响不断扩大。2012年,学校获批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是非“985”“211”高校中唯一获批单位;2001年、2006年、2016年,连续三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成绩优异。2017年8月,获评“全国创新创业教育深化改革示范高校”。2017年9月,学校人才培养成果入选“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建校70年来,累计培养了15万余名高素质人才。近年来,学校承担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利用自身科研优势建设多个服务民族地区产业发展平台,推进国家民委派驻武陵山片区联络员、“1221”精准扶贫工作、驻村扶贫工作队、“616”对口支援长阳县、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移民工程、定点帮扶恩施市基础教育、博士服务团、“三万”活动、科技副县长、基层高质量发展专才支持计划等“十大工程”,累计派出干部、教师144人次,投入各类扶贫专项资金5000余万元,先后与恩施州、铜仁市、张家界市、湘西州、怀化市、黔西南州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全面加强与武陵山片区、巴林右旗、德保县、乐安县等地区在人才培养、智库服务、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文化建设、农产品销售渠道拓展等领域的深度合作。学校与境外50余所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与合作关系,与武汉大学、重庆大学等数十家国内高校开展联合培养、互访互学等深度合作。

立德树人成效显著。学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持续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大会等精神,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大力开展“五个认同”教育,被国务院、国家民委、湖北省、武汉市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高校”等称号。多次被湖北省委评为“党建工作先进单位”“先进党委中心组”“先进基层党组织”,连续19年被评为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连续多年获得教育部、湖北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涌现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标兵”“湖北省十佳班主任”“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等一大批优秀师生代表。

进入新时代,启航新征程。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着眼国家战略需求,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围绕“四个服务”办学要求,大力实施“质量立校、学科兴校、人才强校、特色荣校”战略,努力建设国内一流、人民满意的现代化高水平大学,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校园风光:

]]>
逻科斯考研:欢迎学子报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 https://www.lksedu.com/college-majors/central-china/graduate-enrollment-in-hubei-province/7001.html Sat, 06 Jul 2024 06:48:50 +0000 http://www.lksedu.com/?p=7001 创建时间: 1948年 隶属于: 教育部 学校地址: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南湖大道182号 官方网址: http://www.zuel.edu.cn/ 研究生院网址: http://yjsy.zuel.edu.cn/ 联系方式: 027-88386114;027-88384542 电子邮箱: yjszsb@znufe.edu.cn 组织属性: 高等院校 所在地区: A区 高校类别: 211;双一流 专业类别: 财经类 校徽:

 

学校概况: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是教育部、财政部和湖北省共建高校。

历史源远,弦歌不辍。学校前身是1948年以邓小平为第一书记的中共中央中原局创建,并由第二书记陈毅担任筹备委员会主任的中原大学。全国高等院校调整期间,以中原大学财经学院、政法学院为基础,先后整合中南六省河南大学、中华大学、中山大学、湖南大学、广西大学、南昌大学等高校优质的财经、政法教育资源,于1953年5月分别成立中南财经学院和中南政法学院。1958年9月,中南财经学院和中南政法学院及中南政法干校、武汉大学法律系合并成为湖北大学。1971年12月,湖北大学改名为湖北财经专科学校。1978年1月,更名为湖北财经学院,成为首批恢复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的高校之一。1984年12月,以湖北财经学院法律系为基础,恢复重建中南政法学院。1985年9月,湖北财经学院更名为中南财经大学,邓小平亲笔题写了校名。2000年5月26日,中南财经大学和中南政法学院合并组建为新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5年9月,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2011年6月,进入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行列。2012年10月,教育部、财政部、湖北省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共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7年9月、2022年2月,入选首轮、第二轮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融通育才,桃李芬芳。学校始终秉承“博文明理,厚德济世”的校训,弘扬“砥砺德行、守望正义、崇尚创新、止于至善”的办学精神和“由党创办、建校为党、成长为国、发展为人民”的红色基因,形成了财经政法深度融通的办学特色和“融通性、创新型和开放式”的人才培养特色,先后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40余万名各类优秀人才。

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生20000余人,硕士研究生8600余人,博士研究生1200余人,来华留学生500余人次,继续教育学历学生17000余人。现有本科专业6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5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门,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7个,博士后流动站6个。2000年以来,学校重点建设融通专业课程400余门,打造国内规模最大的经法管融通课程体系。“十三五”以来,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1人,获批国家级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4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5项,入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教研室2个,教育部首批“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3个。近10年,获“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创新创业竞赛国家级金奖3项,银奖9项。

学科齐全,特色鲜明。学校形成了以经济学、法学、管理学为主干,哲学、教育学、文学、史学、理学、工学、艺术学和交叉学科等11大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现有国家重点学科4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法学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法与经济学科群建设方案》获教育部批准。学校作为创始成员之一成立全国政法大学“立格联盟”,牵头发起成立财经一流学科建设联盟、国际刑事司法联盟、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法律联盟等多个极具行业特色的学科发展联盟。

名师荟萃,群贤毕集。学校现有教职工25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500余人,教师中教授370余人、副教授580余人、博士生导师240余人。现有国家级领军人才7人,国家级青年人才12人,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入选者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7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9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8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高校名师、全国教育系统优秀工作者、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等12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全国杰出青年法学家1人,荆楚社科名家4人,湖北名师和名师工作室主持人13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58人。

科研创新,成果卓著。近年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数稳居全国高校前列,财经、政法类高校第一。近10年,承担完成国家、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共计1500余项,产出科研成果15000余项。“十三五”以来,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9项,教育部“改革开放40年高校科技创新重大成就”2项。《法商研究》在法学专业核心期刊中稳居前列并入选全国“百强报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荣获“全国高校社科名刊”称号。

国之大者,济世担当。学校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牵头参与起草、修订国家层面的法律逾40部,在与财政部、教育部、司法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统计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良性互动中,产出了一批财政改革、法治建设、金融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治理等领域的一流决策咨询成果。现有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基地4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委改革智库1个,省委新型智库1个,湖北省中特中心1个、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8个,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联合组建了20余个高水平学术平台,8家智库入选CTTI来源智库。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宜昌考察调研,对学校三峡生态经济合作区生态治理“宜昌试验”成果给予高度评价。与中国建设银行合作成立首家建行学院,构建新型产学研战略合作联盟关系。

开放办学,协同发展。学校不断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先后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获批教育部首批“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实践项目”,科技部“高端外国专家引进计划”和“外国青年人才计划”国家重点引智项目,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和“国际组织后备人才项目”,入选“高校国际组织师资出国留学项目”全国首批试点高校。与意大利罗马第一大学共建法与经济学院,在塞尔维亚诺维萨德大学、上奥地利应用科技大学设立收入分配与现代财政研究院塞尔维亚分中心、奥地利分中心。大力支持教师开展国际科研合作项目,参与欧盟科研委“罗马法学家”(Scriptores iuris Romani)国际研究项目,多名教授担任财政部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咨询专家。9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省级来华留学品牌课程。

环境优美,人文浸润。学校现有两个校区,南湖校区位于风景秀丽的南湖之畔,首义校区位于历史悠久的黄鹤楼下。学校占地2800余亩,建筑面积120万余平方米。图书馆拥有图文藏书1588万余册,中外文学术文献资源数据库68个、子库593个。建有中国货币金融历史博物馆、中国会计史文博馆等特色文化展馆。运动场曾作为全国第四届大学生运动会主会场和主赛场、全国足球甲级联赛赛场。着力打造学术科研、创新创业、人文艺术、公益志愿等第二课堂校园文化活动品牌。

面向未来,学校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加快建设财经政法深度融通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校园风光:

]]>
逻科斯考研:欢迎学子报考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指挥学院研究生! https://www.lksedu.com/college-majors/central-china/graduate-enrollment-in-hubei-province/6997.html Sat, 06 Jul 2024 06:46:30 +0000 http://www.lksedu.com/?p=6997 创建时间: 1977年 隶属于: 解放军 机构地址: 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二七路145号 官方网址: 研究生院网址: https://yz.chsi.com.cn/sch/schoolInfo–schId-368335.dhtml 联系方式: 027-82963154 电子邮箱: 组织属性: 科研机构 所在地区: A区 专业类别: 其他 校徽:

 

机构概况:

火箭军指挥学院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导弹部队最高学府,是一所以任职教育为主,任职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并重的中级指挥院校。学院创建于1977年11月,坐落在九省通衢的江城武汉,营区包括教学区、生活区和综合训练场,总面积1437亩。学院通过军队院校教学工作评价,进入军队“2110工程”重点建设院校行列,被评为全军教学优秀单位。

学院1988年开办研究生教育,现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军事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二级学科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二级学科3个,军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2个、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1个,“军种战役学”为国家重点学科,“军事战略学”“军种作战学”和“军事训练学”为军队“2110工程”重点建设学科专业领域。学院现有博士生导师17人、硕士生导师82人;拥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全国优秀教师、模范教师各1人,全军优秀科技工作者2人,全军科技领军人才、学科拔尖人才4人,火箭军导弹专家1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8人、全军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3人。

近年来,学院坚持以强军目标为统领,紧紧围绕“建设研究打仗院校、锻造精英指挥人才”办学定位,深入扎实推进实战化教学,努力建强人才培养质量、军事理论创新、实验对抗平台“三大支柱”,取得丰硕教学科研成果。先后获国家级奖励9项、军队级奖励240余项,国家和军队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24篇,毕业研究生80多人走上师以上领导岗位。面对“新体制、新职能、新使命”,学院着眼培养能打仗、打胜仗高素质新型指挥人才,正在推进教学科研向“高质量、高效益”提升迈进。

]]>
逻科斯考研:欢迎学子报考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研究生! https://www.lksedu.com/college-majors/central-china/graduate-enrollment-in-hubei-province/6993.html Sat, 06 Jul 2024 06:45:28 +0000 http://www.lksedu.com/?p=6993 创建时间: 1956年 隶属于: 机构地址: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磨山 官方网址: http://www.wbgcas.cn 研究生院网址: http://www.wbg.cas.cn/yjsjy/gk/ 联系方式: 027-87700812 电子邮箱: wbgoffice@wbgcas.cn 组织属性: 科研机构 所在地区: A区 专业类别: 理工类 校徽:

 

机构概况: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以下简称“武汉植物园”)筹建于1956年,1958年正式成立,是集科学研究、物种保育和科普开放为一体的综合性科研机构,是我国三大核心科学植物园之一,包含光谷、磨山、中-非联合研究中心-肯尼亚园区,江夏、新洲两个基地及多个野外观测台站。

光谷园区位于武汉东湖高新区未来科技城,南临九峰一路,东至光谷八路,西临九峰溪,面积为1103亩,功能定位以科学研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人才培养为主,园区将针对性收集保育重要生物经济资源,开展种质创新与植物功能性化合物研发,建设特色农业植物新品种、新成果展示示范基地,成为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主,集科研及成果展示、科普与观光休闲为一体的高标准、高起点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与科研成果孵化示范区。
磨山园区坐落于东湖之滨、磨山南麓,面积为886亩,为国家植物资源储备和植物迁地保护的综合研究基地,现收集保育植物资源13000余种,建有世界上涵盖遗传资源最广的猕猴桃专类园、东亚最大的水生植物专类园、华中最大的野生果树专类园、华中古老孑遗和特有珍稀植物专类园、华中药用植物专类园等17个特色专类园。利用资源与人才优势,围绕植物与人居环境、生物安全、水与人类健康三个主题开展特色鲜明的科普教育。现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科研科普基地、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和全国林业科普教育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湖北省和武汉市级科普教育、环境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湖北省禁毒科普教育基地。
现有在职职工255人,其中科研人员141人;拥有植物学、生态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生物与医药4个硕士学位培养点,植物学、生态学2个博士学位培养点,生物学和生态学2个博士后流动站;建有国家猕猴桃种质资源圃、国家荚蒾属种质资源库、中国科学院水生植物与流域生态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植物种质创新与特色农业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猕猴桃产业技术工程实验室、丹江口湿地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院级)、水利部三峡工程运行安全综合监测系统消落区生态环境监测站、湿地演化与生态恢复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省猕猴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特色资源植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优质猕猴桃高效生物育种及加工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等较完善的科学研究平台体系。
武汉植物园同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肯尼亚等4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交流关系,并于2007年成功举办了第三届世界植物园大会,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2013年,中国科学院中-非联合研究中心作为中国政府在境外援建的第一个综合性科教机构获批建设,是我园践行“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举措,已成为中非科教合作及科技援外的示范基地。
武汉植物园是湖北省植物学会、武汉植物学会、中国园艺学会猕猴桃分会的挂靠单位;是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中国湿地保护协会水生植物专业委员会的依托单位;主办的学术期刊《植物科学学报》是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
面对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十四五”期间,武汉植物园确定的发展定位与目标为:立足华中,致力于全球亚热带和暖温带战略植物资源收集、保育与可持续利用,以及流域治理和大型工程生态安全中的科学前沿问题和重大技术瓶颈,开展战略性、前瞻性应用基础研究。依托中-非联合研究中心和“神农设施”等平台,为“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乡村振兴、流域生态安全屏障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技支撑与决策依据,成为世界知名生物多样性和环境教育基地,建成特色鲜明、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科学植物园。

]]>
逻科斯考研:欢迎学子报考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研究生! https://www.lksedu.com/college-majors/central-china/graduate-enrollment-in-hubei-province/6972.html Sat, 06 Jul 2024 06:43:55 +0000 http://www.lksedu.com/?p=6972 创建时间: 1958年 隶属于: 机构地址: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水果湖街小洪山2号 官方网址: http://www.whrsm.ac.cn 研究生院网址: http://www.whrsm.cas.cn/yjsjy2020/zyjs/ 联系方式: 027-87197610 电子邮箱: lzhao@whrsm.ac.cn 组织属性: 科研机构 所在地区: A区 专业类别: 理工类 校徽:

 

机构概况: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以下简称武汉岩土所)创建于1958年,是专门从事岩土力学基础与应用研究、以工程应用背景为特征的综合性研究机构。

建所60多年来,武汉岩土所紧密结合国民经济建设,服务国家重大工程,完成涉及水利水电、能源、资源、交通、市政、海洋与国防等众多领域600多项重大研究项目,取得了众多创新成果,为岩土力学与工程学科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获省部级以上成果奖231项(包括国家科技奖励和省部级一等奖以上成果奖94项)。

自建所以来,武汉岩土所造就了若干享誉国内外的科学家及一大批高素质研究和技术人才,先后有3位科学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截至2021年底,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20余人。一线科研人员中,具有博士学位的人员占90%,45岁以下的中青年骨干占72%。

武汉岩土所下设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下工程灾变与防护工程实验室、应急管理部矿山边坡安全风险预警与灾害防控重点实验室、湖北省深地储能技术创新中心、环境岩土工程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污染泥土科学与工程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固体废弃物安全处置与生态高值化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究、开发与支撑平台;以及武汉中科岩土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武汉中岩科技有限公司、武汉中科岩土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武汉中力岩土工程有限公司和武汉中科科创工程检测有限公司等产业化平台。

研究所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之一,是中国科学院大学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牵头建设单位。现设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工程力学二级学科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土木水利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并设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武汉岩土所是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挂靠单位之一,也是其下属的地面岩石工程专业委员会、岩石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力学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武汉分会的挂靠单位。承办了EI核心版收录期刊《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主办了SCI收录期刊《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与EI收录期刊《岩土力学》等本领域有影响力的学术刊物。

十四五时期,武汉岩土所牢记作为“国家队”“国家人”,必须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的理念,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使命担当,面向“交通强国”“能源安全”“美丽中国”等国家战略和重大工程建设需求,聚焦岩土灾变力学与灾害防控、能源岩土力学与地下储备、岛礁与环境岩土修复工程三个主攻方向,拓展极端环境下岩土工程防护和修复新材料、深空环境高效破岩技术两个新兴前沿方向,开展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研究,创新岩土力学理论和方法,突破岩土工程关键核心技术,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团队与平台,引领岩土力学与工程学科发展,在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中发挥战略科技力量作用,成为本学科国际一流的研究机构。

机构风光:

]]>
逻科斯考研:欢迎学子报考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研究生! https://www.lksedu.com/college-majors/central-china/graduate-enrollment-in-hubei-province/6962.html Sat, 06 Jul 2024 06:39:18 +0000 http://www.lksedu.com/?p=6962 创建时间: 1956年 隶属于: 机构地址: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郑店街道金龙大街262号D408室 官方网址: http://www.whiov.cas.cn 研究生院网址: http://www.whiov.cas.cn/zs/ 联系方式: 027-87998971 电子邮箱: yjs@wh.iov.cn 组织属性: 科研机构 所在地区: A区 专业类别: 医药类 校徽:

 

机构概况: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成立于 1956 年 12 月,是专业从事病毒学基础研究及相关技术创新的综合性研究机构。针对国家生命健康和生物安全领域重大需求,研究所依托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着力阐明高致病病毒相关前沿科学问题,开展防控技术和产品研发,系统提升新发突发传染病应急反应能力。研究所将努力建成国际领先水平的病毒学研究机构和人才培养基地、成为保障国家生物安全的关键科技支撑力量。

武汉病毒所建有中国科学院生物安全大科学研究中心,该中心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设,于2018年11月批复筹建。

科研布局上设有抗病毒研究中心、分子病毒研究中心、分析微生物学与纳米生物研究中心、微生物资源与生物信息研究中心和新发传染病研究中心。拥有我国首个投入正式运行的生物安全(四级)实验室、科技部及财政部指定的“国家病毒资源库”、卫健委指定的“国家级保藏中心”微生物菌毒种保藏中心、国家非洲猪瘟区域实验室、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与武汉大学共建)、中-荷-法无脊椎动物病毒学联合开放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高致病性病原生物学与生物安全重点实验室、湖北省HIV初筛实验室、湖北省病毒疾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究技术平台。创建了具有现代化展示手段的我国唯一的“中国病毒标本馆”,是第一批“全国青少年走进科学世界科技活动示范基地”。由武汉病毒所主办的英文期刊 Virologica Sinica 被SCI、PubMed等国际权威数据库收录,最新影响因子6.947。同时,武汉病毒所还是湖北省暨武汉微生物学会和中国免疫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的挂靠单位。

管理系统设有综合办公室、党委办公室、人事处、科研计划处、财务处和研究生处等六个职能部门。支撑系统设有武汉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公共技术服务中心、网络信息中心、《中国病毒学(英)》期刊编辑部等技术支撑部门。

武汉病毒所现设有生物学、基础医学2个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生物与医药5个二级学科研究生培养点,并设有生物学和基础医学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在学研究生300余人。

武汉病毒所拥有一支以中青年为主体的高水平研究队伍。现有在职职工近300人,“万人计划”百千万领军人才、“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百千万工程、“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科技部“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科院“特聘研究员”、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等一批德才兼备的学科带头人脱颖而出,在国际学术舞台崭露头角。

武汉病毒所将秉承“求真务实、团结协作、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所风,在宁静、优美、和谐的科研环境中创造祖国科技事业的辉煌,努力为我国病毒学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机构风光:

 

]]>
逻科斯考研:欢迎学子报考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生! https://www.lksedu.com/college-majors/central-china/graduate-enrollment-in-hubei-province/6922.html Sat, 06 Jul 2024 06:37:11 +0000 http://www.lksedu.com/?p=6922 创建时间: 隶属于: 机构地址: 武汉市武昌东湖南路7号 官方网址: http://www.ihb.ac.cn 研究生院网址: http://edu.ihb.cas.cn 联系方式: 027-68780839;027-68780026 电子邮箱: yjs@ihb.ac.cn 组织属性: 科研机构 所在地区: A区 专业类别: 理工类 校徽:

 

机构概况: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以下简称水生所)是从事内陆水体生命过程、生态环境保护与生物资源利用研究的综合性学术研究机构,其前身是1930年1月在南京成立的国立中央研究院自然历史博物馆,1934年7月改名为中央研究院动植物研究所,1944年5月又分建成动物研究所和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成立以后,于1950年2月将原中央研究院动物所的主体、植物研究所和山东大学的藻类学研究部分以及北平研究院的部分研究人员合并,组建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所址上海,1954年9月迁至武汉。2011年水生所整体进入中国科学院“创新2020”试点工程。2015年被认定为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计划特色研究所。

水生所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是,面向国家在水环境保护、渔业可持续发展和微藻生物能源利用方面的重大战略需求,围绕内陆水体生命过程、生态环境保护与生物资源利用领域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重大科技问题,着力重大理论创新和核心技术突破,强化创新价值链的延伸,在水环境保护、淡水渔业和微藻生物能源领域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水生所先后拥有10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全所现有在职职工338人,其中科技人员291人,中国科学院院士5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3人,研究员及正高职称人员78人,副研究员及副高职称人员89人。

目前水生所设有水生生物多样性与资源保护研究中心、淡水生态学研究中心、鱼类生物学及渔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水环境工程研究中心、水生生物分子与细胞生物学研究中心和藻类生物学及应用研究中心等6个研究中心、共计62个学科组;拥有公共技术研发与服务部,下设分析测试中心、斑马鱼资源中心、淡水藻种库等分支机构;拥有东湖湖泊生态系统开放试验站、三峡水库生态系统试验站等野外台站;拥有藻类生物技术与生物能源研发中心、淮安研究中心等共建机构;拥有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淡水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武汉)、农业部淡水养殖病害防治重点实验室、湖泊水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中科院水生生物多样性与保护重点实验室、中科院藻类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农业部鲫鱼遗传育种中心、湖北省水体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稻田综合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水生植物资源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武汉市水环境工程研究中心;拥有亚洲最大的淡水鱼类博物馆和白鱀豚馆。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连续三次被评为优秀,东湖生态站被纳入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系列。

水生所自成立以来共有200项成果获得奖励,出版著作165部,发表论文8301篇。近年来,本所科学家领衔主持了一大批包括国家重大科技专项、“973”计划、“863”计划、国家基础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先导专项、地方及大型企业等各类项目经费支持,形成一批在理论上有重大突破或在应用上有广阔前景的研究成果。近5年来,我所发表论文2183篇,其中SCI收录1385篇。申请专利204项,获得授权107项,出版著作11部,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6项,桂建芳院士获得2015年湖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一些重要技术创新或技术集成获得成功并在应用中日臻成熟,对于我国水环境保护和渔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这些科研产出,在鱼类分子系统发育和进化、藻类生物学研究、鱼类遗传育种学、淡水生态学、水环境工程学和保护生物学等方面回答了一系列前沿科学问题,满足了国家在水污染治理和发展生态渔业方面的重大需求,取得了重大经济效益,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水生所注重发挥水生生物学科技“国家队”的作用,积极促进地方科技事业,参与地方经济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成绩。以国家淡水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武汉)、农业部鲫鱼遗传育种中心为依托,促进了渔业模式和环保饲料等成果转化,指导建设了一大批国家级和省级的水产原良种场。以湖北省和武汉市水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依托,推动了我所一批水环境治理方面的核心技术向全国辐射和转化。面向企业和地方需求,依托藻类生物技术与生物能源研发中心、淮安研究中心等共建机构,开展相关技术研发,为企业发展和地方生态文明建设服务。

水生所对外合作与交流活动频繁。近10年来,先后派出科技人员近800人次到近30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合作研究、进修或短期访问,同时接待了来自近40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2200多人次进行学术交流、合作或进修。研究所作为核心成员加入大的国际合作研究计划,如美国的“Tree of Life”研究计划,还发起和引领多边国际合作,如淡水豚类联合调查项目、主办“水环境保护与水污染治理”国际培训班,“海峡两岸人工湿地研讨会”、“第十届世界华人鱼虾营养学术研讨会”、“第七届亚太藻类论坛”等。

水生所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设有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水生生物学、遗传学、环境科学、水产养殖学、海洋生物学等5个二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点;动物学、水生生物学、遗传学、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学、水产养殖等6个二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点;生物工程、环境工程等2个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具有招收和培养港、澳、台和国外研究生资格。现有在学研究生542人、在站博士后35人。

机构风光:

Minolta DSC

]]>
逻科斯考研:欢迎学子报考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研究生! https://www.lksedu.com/college-majors/central-china/graduate-enrollment-in-hubei-province/6917.html Sat, 06 Jul 2024 06:27:05 +0000 http://www.lksedu.com/?p=6917 创建时间: 2019年 隶属于: 机构地址: 武汉市武昌小洪山西30号 官方网址: http://www.apm.cas.cn/ 研究生院网址: http://www.apm.cas.cn/yjsjy/zsgl/ 联系方式: 027-87199543;027-87198915 电子邮箱: yjs@apm.ac.cn 组织属性: 科研机构 所在地区: A区 专业类别: 理工类 校徽:

 

机构概况: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精密测量院)是由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始建于1958年)、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始建于1957年)融合组建而成,是中国科学院顺应国家科技体制改革要求,实施“率先行动”计划,推进研究所分类改革的具体举措,经中国科学院批准于2017年9月开始筹建,2019年4月中央编办正式批准精密测量院成立。
精密测量院立足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面向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发挥多学科交叉优势,开展原子分子与精密测量物理、核磁共振、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以及数学计算等研究,促进以原子频标、原子干涉、核磁共振、重力测量、地震探测等精密测量技术为核心的学科发展,形成精密原子、精密分子、精密地球三大优势方向。

精密测量院拥有波谱与原子分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武汉磁共振中心、武汉大地测量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国家卫星定位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导航部、中国二代卫星导航系统重大专项全球连续监测评估系统分析中心、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共建单位)等国家级平台,中国科学院原子频标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生物磁共振分析重点实验室、洪湖湿地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院级平台,环境与灾害监测评估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波谱探测湖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空间原子钟湖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面源污染防治湖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平台。

精密测量院现有职工600余人,包括许厚泽、叶朝辉、孙和平、刘买利等4位院士、12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位国防科技卓越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正高级科技人员中,国家和省部级人才占比超过60%。2017年至今,在精密测量领域承担了数十项重大重点项目,其中,国家战略先导专项(2.5亿元)1项、重点研发计划12项、各类重大仪器研制专项10余项。精密探测技术和仪器已成为精密测量院满足国家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优势领域方向。

精密测量院现设有物理、化学、测绘科学与技术等3个一级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应用数学、基础数学、固体地球物理学、自然地理学等12个二级学科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点;电子信息、生物与医药、测绘工程等3个专业硕士培养点。设有数学、物理、测绘科学与技术等3个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展望新时代,接力新征程。精密测量院将立足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面向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发挥多学科交叉优势,积极创建国际一流的科研机构。

机构风光:

]]>
逻科斯考研:欢迎学子报考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701所)研究生! https://www.lksedu.com/college-majors/central-china/graduate-enrollment-in-hubei-province/6913.html Sat, 06 Jul 2024 06:25:38 +0000 http://www.lksedu.com/?p=6913 创建时间: 1961年 隶属于: 工业与信息化部 机构地址: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紫阳路268号 官方网址: 研究生院网址: https://yz.chsi.com.cn/sch/schoolInfo–schId-368340.dhtml 联系方式: 027-65238095 电子邮箱: yanjiusheng86203@126.com 组织属性: 科研机构 所在地区: A区 专业类别: 理工类 校徽:

 

机构概况:

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原武汉船舶设计研究所),主要承担舰船总体研究、设计、开发的任务,尤以舰船总体系统工程见长。自1961年建所以来,我所以舰船的研究与开发为己任,为保卫祖国的海疆、护航护渔、打击走私、海难救助、出国访问等方面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在海洋工程、电磁兼容、噪声控制及计算机辅助设计等领域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先后获得国家和部、省级及院颁发的成果奖280多项。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汇集了众多的科技英才,由多学科、多专业的研究员、高级工程师、工程师等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其中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部级专家、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等专家、学者和科技精英。他们都在各研究室主持重大科研项目。所内建有电磁兼容性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和噪声振动试验室等部级试验检测中心。自科技体制改革以来,总体所的地位更加凸现,国家对我所的投资强度进一步加大。一流的产品,一流的设施,一流的人才,一流的现代管理,成为我所的真实写照。2003年我所通过了ISO9001和国家军用标准GJB/Z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坚持出成果、出人才的方针,一手抓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一手抓高层次人才培养。经国家有关部门1986年批准我所招收培养“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专业硕士生,2001年批准招收培养该专业的博士生,2003年批准招收“舰船电磁兼容技术”专业硕士生。我所建有船舶与海洋工程和机械工程两个博士后流动站,有着良好的学术氛围。全所具备培养研究生的良好条件和实力:课题多,科研经费充足;图书资料丰富,图书馆藏书量达30 万册,拥有中文期刊602种,外文期刊587种。1993年图书馆实现了计算机情报检索,建成了船舶工业系统第一个舰船总体设计实用性专业文献数据库,1994年实现了与国防科工委信息中心联网;指导教师水平高,科研经验丰富;科研设施先进以及整体性支撑条件好,环境优美,是研究生学习深造的好地方。

]]>
逻科斯考研:欢迎学子报考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第四十二所研究生! https://www.lksedu.com/college-majors/central-china/graduate-enrollment-in-hubei-province/6909.html Sat, 06 Jul 2024 06:23:02 +0000 http://www.lksedu.com/?p=6909 创建时间: 1965年 隶属于: 工业与信息化部 机构地址: 湖北省襄阳市清河路58号 官方网址: https://www.casc42.cn/ 研究生院网址: https://yz.chsi.com.cn/sch/schoolInfo–schId-368332.dhtml 联系方式: 0710-3219121;0710-3219135 电子邮箱: casc42@126.com 组织属性: 科研机构 所在地区: A区 专业类别: 其他 校徽:

 

机构概况: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四院四十二所,是我国成立最早、实力最强的复合固体推进剂研究所,主要从事固体火箭发动机用固体推进剂及相关配套技术的研究、应用和工程研制,始终引领我国固体推进剂技术发展方向,推动国家重点型号的发展和固体动力技术的创新。

参与100多项型号的研制,200多项技术成果获国家发明奖、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67项专利获得授权。多品种、多用途、系列化的固体推进剂技术不断满足了我国重点型号的发展需求。开发形成了汽车安全气囊气体发生器、机电一体化设备、光电子薄膜材料、油田压裂增产制品等多系列民用产业,生产的“瑞司达”、“航鹏”两大品牌多项产品被列入国家高新技术“火炬项目”。

四十二所集预先研究、产品开发与工程应用于一体,在火箭动力、高分子化学、火炸药、非金属复合材料等先进技术和机电一体化设备方面具有强劲的研发实力。具备完善配套的军用含能材料生产,中小型发动机研制、生产和检测能力,拥有三个投资公司。形成了以研发体系为核心,投资公司和产品事业部为航天技术转化应用平台,产研并举的发展格局。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第五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顺应现代企业管理要求,先后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拥有2个硕士培养点,1个博士后工作站。通过国家“千人计划”等人才工程汇聚了一大批国家级、省部级专家和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传承航天传统精神,建设先进企业文化,形成了“攻坚克难、勇攀高峰”的高能精神,先后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